欢迎您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纵观乌兰察布各地以及邻近的晋西北方言,圪字在方言中的附加意义,概括来说是小。圪字头名词通常表达细小的东西,圪字头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幅度小或持续时间短暂等等。但是,这往往是一种字面的理解与想象,尤其是重叠或儿化后的圪头词。圪头词在表义上也不确定,如名词“圪堆子”,既可指“小土堆子”,也可指“大土堆子”;动词“圪踮”,既指走,也可指小跑。 乌兰察布地区圪头词大量存在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从鲜卑、突厥、蒙古族等少数民族语言吸收进来的;有的认为是晋西北汉人涌入蒙旗后带来的;也有的说源于民间汉字反切注音而产生的;还有的说是与上古复辅音声母有联系等等,目前都还无法确定。但是,在乌兰察布地区单音节词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圪梁”,单说“梁”,一来拗口,二来人们往往一下子理解不了。这就说明“圪”字出现后,适应了汉语双音节化的发展,也适应人们口语的习惯,它广泛地和单音节词结合,形成了大量的圪头词。纵观收集到的圪头词,声母b、c、d、j、l、z、n最多,韵母a、o、e几乎没有。 圪头词在乌兰察布方言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圪”字组词能力较强,口语运用广泛,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但存在,而且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地区方言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地方传统色彩,由于受普通话的影响,势必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语言范畴,但是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有借鉴地使用和传承,也许能够寻觅到更为深刻和悠远的文化精髓。 END本文配图:草原风,原名张海青,内蒙古察右中旗人,手机摄影爱好者。本文作者:孟泽辉,内蒙古察右后旗籍。年8月知青插队,年8月回城工作,年1月退休。现居包头市稀土高新开发区。点击蓝字通往往期文章▼ 组建察哈尔右翼前中后三旗之经过民国时期察哈尔右翼四旗简况历史上的绥东五县一张65年前的《选民证》参加知青先代会的回忆漫话后山地区的火炕拢旺火文化大革命中的“三句半”怀念暖融的邻里关系城镇家居的历史变迁┃孟泽辉集二线铁路建设纪事┃孟泽辉杂说枕头┃孟泽辉察右后旗蒙古语村名察右后旗汉语村名由来乌兰察布儿化方言┃孟泽辉乌兰察布重叠方言┃孟泽辉乌兰察布缀词方言┃孟泽辉请长按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