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

“曾听别人说,案子要想有个结果,得跑好几趟法院。没想到我只跑了一趟就拿到调解书了,还不用交任何费用......”一起案件的当事人如愿拿到赔偿款后,心里的疙瘩总算解开了。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法院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创新和完善审判工作机制基础上,加强与非诉解纷方式的融合对接,将诉前调解与诉讼服务中心结合起来,搭建多元解纷有形平台,全力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全域覆盖、多元共治,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前端分流减量

加快纠纷化解

随着群众法律意识和司法需求的日益增长,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集宁区法院位于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收案数为全市基层法院之首,占乌兰察布全市收案30%,且逐年呈上升趋势。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集宁区法院优化多远解纷渠道,首先把好诉前分流减量“第一关”,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在诉讼服务中心配备专门导诉员,在严格贯彻落实立案登记制的同时,根据当事人起诉的矛盾纠纷具体情况,耐心告知当事人可选择诉前调解、小额速裁、普通诉讼等多种解纷建议,告知当事人诉前调解的快捷性、经济性和时效性,引导其优先选择诉前调解程序解决纠纷,减轻当事人诉累,努力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多元解纷,“多元”是关键。集宁区法院通过与司法局、公证处、市妇联等联合成立律师调解中心、人民调解中心、公证调解中心、行政调解中心、涉企调解室、家事调解室,涉及行政争议、劳动争议、涉企纠纷、家事矛盾等多方调解,构建起一张覆盖多领域、贯穿全链条的“多元解纷网”,为多元解纷带来了“乘法”般指数增长的工作实效,努力推进“化讼止争”向“少诉无讼”转变。从年8月成立到年4月,累计成功调解案件件,司法确认件,节约诉讼费余万元。

汇聚专业力量

线上线下联动

为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解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一方面,集宁区法院与乌兰察布市司法局联合成立乌兰察布市首家诉前律师调解中心,配备6名具有专业法学理论知识、较强实务能力的律师担任调解员,主要调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物业供热、婚姻家庭、邻里矛盾、人身损害赔偿等案件。截至目前,累计成功调解案件件,司法确认件,当即履行件,节约诉讼费近万元。

另一方面,与集宁区司法局联合成立诉前人民调解中心,分别返聘5名退休员额法官担任买卖合同案件、家事案件、金融借贷案件、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房地产纠纷案件及行政争议案件5个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现已成功调解案件件,司法确认件,节约诉讼费35.32余万元。为切实发挥调解员作用,规范诉前调解工作,集宁区法院还先后制定《诉前调解中心工作制度》《诉前调解工作规范》等。针对各类型各案由的诉前调解案件,统一发布调解书、司法确认申请书、司法确认裁定书模板,通过集约化管理模式,有效提高调解质效。

年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标的额为余万元的买卖合同,直至年,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仍拖欠到期货款70余万元,遂将其起诉至集宁区法院。因该案法律关系清晰,本着缩短办案周期、节省企业诉讼成本的原则,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集宁区法院委派调解员并与当事人约定了调解日期。由于受疫情影响,北京公司无法前往参加实地调解,因此调解员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通过线上形式开展调解工作。经过几次沟通,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并签署了调解协议。从接受调解到达成调解协议仅用一周时间。这是集宁区法院大力推行“线上调解+线下调解”相结合工作模式的缩影。借助“移动微法院”等信息化建设成果为支撑,集宁区法院实现了多元解纷从立案到归档的全流程无纸化操作,截至目前,在线调解案件件,调解成功件,调解成功率近%,取得了良好司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深入牧区调解

落实司法为民宗旨

如果说把打官司比作是做手术,那么诉前调解就是纠纷化解的“特效药”。

年3月,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农牧区户农牧民,因银行借贷逾期未还,被起诉至集宁区法院。原来,他们曾在蒙商银行借贷,但由于受疫情影响,农牧业市场不景气,导致销路受阻,无法按时还贷。由于正值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繁于春耕农忙的他们,抽不开身前往法院,但如若不及时应对解决,一旦被判败诉就会被纳入失信人名单,此后生产生活、出行都会受到较大影响。

面对这一情况,集宁区法院迅速转变思路,把“企业有事找上门”变为“诉前调解送上门”,由诉前律师调解中心一行5人,驱车深入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农牧区,对蒙商银行起诉的金融借贷案件进行现场调解。在对起诉状和证据材料充分研究后,进入当事人家中或走到田间地头与双方当事人分别联系沟通,经过律师调解员耐心细致的摆事实、讲道理、释法律,原被告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现场签订调解书。针对争议金额不大、能够及时履行的,双方当事人立即履行协议;涉及分批分期履行协议或当即不能履行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同时向集宁区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达成分期履行协议,既帮助银行维护了合法权益,也帮助牧户缓解了一次性还款的压力,渡过了眼前的困难,真正体现了司法的担当和温情。调解员两次上门调解累计成功化解案件件,标的额万余元,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近7万元。

畅通速裁渠道

提高审判效率

与时间赛跑是速裁庭工作的常态。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法官书记员们忙碌的一天开始了。上午上班后书记员联系参加庭审当事人并核对身份,法官翻阅开庭卷宗,大家各司其职做好一系列庭前准备,到上午接连召开一个又一个庭审,再到下午继续预定未来几天的开庭、整理需要结案的卷宗、出具判决书等等,这就是速裁团队马不停蹄连轴转的一天,也是他们最平凡无奇的日常。

年1月,集宁区法院在全院范围内优选3名员额法官、3名法官助理和3名书记员组建“3+3”速裁团队,针对律师调解中心和人民调解中心导入的司法确认案件以及小额诉讼案件、诉前保全和其他权利义务明确,当事人争议不大的案件实行“当日分案、一次开庭、当庭宣判、当场送达”,切实做到“快立、快审、快裁”,实现诉调无缝对接。

在送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找不到当事人的情况,为了将法律文书真正送到当事人手上,送达人员跑四五趟、蹲点守候都是常有的事。为了缓解“送达难”带来的延长审限、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保障等问题,集宁区人民法院针对城区法院的自身特点,积极开展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工作,委托公证处送达区内文书,破解“找人不易”“送而不达”现象。除此之外,集宁区人民法院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将所有民事类案件卷宗全部转为电子卷宗,减少承办法官翻查卷宗工作量的同时,也避免了纸质卷宗在案件流转中材料丢失的可能,大大提升了办案效率和审判质效。

原标题:《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法院:编织“调解”网绘就多元解纷“法治图谱”》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