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进一步在全市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扎扎实实落实好市政府《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近日,市教育局颁发《乌兰察布市课堂教学改革学校管理与教学操作规范》(试行)、《乌兰察布市市级课改学校星级评选标准》(试行)、《乌兰察布市高效课堂达标课评价表》(试行)等三个课改规范标准。现本微将逐步刊发这三个“标准”,请各地、各学校结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为了贯彻落实乌兰察布市《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规范全市课改学校教学及管理,市课改办根据对全市试点学校的调研、视导结果,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深入研究,特制定如下课改学校教学操作常规指导意见,供各地各校参照执行。 一、课改实验学校《课改管理常规》(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以立德树人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宗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合格公民为目标,整体优化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改理念:遵循国家新课程理念,构建高效课堂。 这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表达。新课改主张的“自主、合作、探究”,这正是高效课堂的“六字箴言”,落实到具体方法恰是独学、对学、群学,以及自学、展示、反馈。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主体,高效课堂对此的理解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 高效课堂的变革意义体现在重建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重建师生关系,即变“师中心”为“生中心”。课改专家总结为新课堂“三观”: 教育观:教育即人学,是“从儿童出发”的对学生的尊重、发现、认识、接纳、包容; 教学观:以“学中心”来围绕学、设计学、服务学; 学生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新课堂”可以概括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还可以用8个显著特性来阐述新课堂: 1.知识不是靠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通过“超市”形式,任由学生选择。“知识的超市”表明课堂要具有3个特性:自主性、丰富性、选择性。 2.课堂的价值体现出从“知识”到“生命”的质的飞跃。“生命的狂欢”表明课堂要具有3个自主特质: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 3.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或者以学为中心的课,而不是教师的课、以教为中心的课。 4.课堂是一种生生、师生相互作用的合作过程,是一个富有生机的学生成长“生态场”。 5.基本教学流程:自学—展示—反馈,五步三查。 6.符合“先学后‘教’”思想:教师的作用主要发挥在对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条件的创设上;所谓课堂主导,应体现在对学习困惑的点化、点拨上;课堂应遵循“先学后‘教’”的思想,这个“教”就是“主导”,而不是单纯的“教”。 7.动静结合的课。好课堂是生命的体现,动和静都是生命的形态。 8.高效课堂的6个教学原则 (1)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2)先学后教原则:先让学生独学、合作探究,然后教师点拨,引导。 (3)分层原则: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4)能力培养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5)展示教学原则:展示即表现,即交流,让学生展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调动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6)反馈调节原则:注重问题暴露,强调当堂反馈,当堂训练,当堂达标。 (三)课改实验学校管理常规 1.课堂常规 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 ⑴导学案设计使用规范; ⑵导学案要素要齐全; ⑶导学案内容要切合学情,围绕目标; (4)每节课必须有导学案,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 (5)学校有导学案考核评价和公开展示制度,有专人负责审批,有相关记录。 2.小组建设与常规培训。 ⑴小组评价与考核。教师做到堂堂有评价,班级做到天天统计,周周有评星。 ⑵学校每月至少进行量化评比一次,有专门橱窗专栏展现课堂预习之星、展示之星、质疑之星、进步之星和优秀学习小组。 3.黑板设计与书写。每组必须有组板,具备条件的提倡每个学生都有个人板。 4.课堂操作流程常规。每位教师和学生都必须熟悉运用新课堂操作流程,每个环节按本文件第二大部分《操作规范》要求开展课堂教学。 (四)学校课改管理常规 1.学校管理机制转型。课改试点校要切实转变管理观念,把管理重心转移到高效课堂常态课管理上来,突出课堂为中心、为管理核心。一切向课改倾斜,要制定课改条件下的教师教育教学绩效考核办法,以课改为重点考核指标,修订《教职工奖励制度》。 学校一把手校长最好亲自分管课改工作,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参与并指导验评、质检、反思、集智备课等新兴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课改领导力、执行力,提高课改推进工作力度、进度、质量、实效。 2.建立学校(或旗县)课改整体推进方案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实施,实行课堂升级“达标过关”制度。 3.学校评价机制建设。 ⑴验评组建设与验评办法。学校建立验评小组,制定验评方案,及时规范落实验评工作,验评结果当天公布。 ⑵质检组织建设与检查方法。学校建立质检小组,制定质检方案,确定质检周期,一千人以下学校每两周质检一轮,一千人以上学校每三周质检一轮,两千人以上学校三周质检一轮。质检成绩运用规范合理。 ⑶反思制度建设及考核办法。教师和学生坚持课后反思,教师认真填写反思模板及时公开展示并上传电子稿接受学校检查;学生认真书写纠错本,并定期抽查评比,结果公开与班级评价挂钩。 学校每周至少组织2次集体教学反思活动,要求做到规范流程,积极参与,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讲求实效。反思以文字、电子稿两种方式交流,结果公开展示并存档。 学校每两周组织一次教师高效课堂示范课,每周确定一定数量的课改教师达标验收课,建立课堂升级达标制度,并为所有教师提供交流学习平台。 师生自主管理机制建设。 教师评价奖励制度。 校园文化升级转型。 二、高效课堂教学操作规范(一)导学案设计与使用规范 “导学案”一般按课时或单元编写,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那么,在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各栏目设计基本要求如下: 本模块主要对学生每节课应该学什么的界定,即学习达成目标。在制定过程中应注意: 1、区分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虽两字之差,但体现理念不同。教学目标是从师为本的角度出发,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目标是从生本的角度出发,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达成怎样的目标,一切以学生为主体。 2、学习目标制定注意问题 (1)学生主体(2)熟悉课标(3)学情调查 (4)研读教材(5)体现三维(6)分层递进3、行为动词要指向明确 :本模块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把握和落实学习重点而设定。在设定学生学习重点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对重点的界定要心中有数 2、教师对重点突破问题的设计要有具体体现(可采用多种方式) 3、教师要根据学情分层类设计 学生独学阶段如何学,即通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完成独学任务。在学法指导的设计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主体性原则2、体验性原则3、学导同步原则4、分层性原则5、精细化原则6、适用性原则 本模块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内容时需要联系以前学过那些知识作为铺垫,或与本节学习内容相关知识的扩充和扩展。 本模块主要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设计,包括课前(或课内)独学、课中合作探究(对群学)、巩固练习、达标检测、课堂小结及课外作业,其基本要求如下: 学生展示教师补充;教师“导”学生“学”;教师启发引导,激励,学生合作讨论;选用典型试题解析,总结方法规律;合理运用黑板、网络和多媒体。 本部分是教师依据教材中基本知识和原理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设置,使学生在独学阶段对教材知识内容有大概性了解,构建起较为科学的知识结构。 基本知识点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紧扣教材2、基础为主3、涉及全面 4、知识问题化5、问题层进化6、问题探究化 本模块主要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学以致用,以现实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问题为切入点,(比如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学生以往经历过的生活阅历等)通过学生的讨论、合作交流,去感悟和体会学到知识在实际中应用,从而增强学生对获取知识的信心和热情,让学生感到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成就感。 模块问题的设计是对基础梳理部分内容的深化和提高,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其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设计开放性原则;2、问题设计综合性原则; 3、问题设计生活性原则;4、问题设计情境性原则; 5、问题设计典型性原则:6、问题设计层次化原则。 本模块是对学生课堂学习完后,学习效果的检测,检测其是否达到预设的学习目的和完成学习任务。其问题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性强 2、题量恰当、分层检测、达标 3、检测范围全面、形式灵活多样 4、试题运用多种工具即时呈现,闭卷测试,互相阅卷,当堂纠错反馈 5、题型要多样,3—5题,时间5分钟左右;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澶嶆柟椹辫櫕鏂戦笭鑿婁父鍖椾含涓鍖婚櫌鏄亣鐨勫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