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三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乌兰察布市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要求,不断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年连续三年被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评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优秀盟市’;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评为“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乌兰察布美景 乌兰察布的头等大事“乌兰察布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县(市、区、旗)政府‘一把手’就是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书记就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第一责任人。”乌兰察布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付俊峰告诉记者:“该市始终坚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党政同责,层层签订责任书、立军令状,对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地区和部门实行‘零容忍’‘一票否决’和‘一锅端’制度。” 年初,内蒙古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大幕拉开,乌兰察布市在全区12个盟市中第一个全面完成食品药品机构改革,市县乡三级全部独立设立监管机构,做到了职能、机构、人员、经费、装备和培训“六到位”。 目前,全市已建成个食品药品监管所,完成标准化建设68个,标准化建设率达61.8%;监管人员由原来的人增加到人。作为欠发达地区,乌兰察布市对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历来毫不吝惜,各级政府按照人均每年15元的标准,将食品安全监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互联网+”实现智慧监管集宁区是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全区共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家,这数千家企业如何管好?乌兰察布依托“互联网+”,实现了智慧监管。“现在太方便了,食品检测、安全咨询、投诉举报等在家就能全部解决,真是既放心又方便。”住在乌兰察布新区阳光颐园小区的李大爷脸上溢满了笑容。 如今,市民通过拨打投诉电话或下载集宁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自主研发的APP,就可以查询所购食品的来源,生产企业基础信息、地理信息、诚信等级、通知公告、健康资讯等,实现食品安全的电子查询。 该APP软件也使监管部门实现了对商户台账的电子监控,方便事后追踪。记者看到,在集宁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指挥中心,10名监管员盯着一套投资多万元建成的“互联网+食药”电子监管平台,实时查看集宁区多家餐饮企业、学校食堂的全景和细节。“他们每天都会对辖区内食品经营户的食品制作、加工、销售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管、询问,随时接待市民的投诉举报。”该中心负责人说。 源头管控食品安全“自从搬到惠民园交易大厅,既避免了风吹日晒,收入还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多。”在街边卖了25年菜的王瑞文坐在康泰惠民园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大厅自家的摊位前,一边等着顾客上门采购,一边笑着和记者说。 小作坊、食品摊贩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乌兰察布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坚持政府牵头、划行归市、部门监管、企业运营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和扶持小作坊、食品摊贩化行入市、统一经营,实现了食品小作坊“联小做大、整合做强、规范发展”。 在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实行“1+9+”模式,总投资12亿元,建成1个康泰惠民园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及9个二级惠民园农贸市场和个加盟店,统一配送,实现了“菜篮子”食品安全的源头管控。 同时,乌兰察布在小餐馆推行“明厨亮灶”工程,通过以奖代补和企业出资,打造了个亮化厨房,完成了多家小餐饮的改造升级,小餐饮食品加工和就餐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正在集宁区旧城一家小餐馆吃饭的刘师傅边吃熏鸡边感慨地说,“厨房没了秘密,吃的就是放心”。 文/中国医药报 图/来源于网络 编辑/蒋红瑜 杨燕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