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2-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3.html

蒙古国留学生在二连浩特市第一中学门口的合影。(采访对象供图)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11日电(记者魏婧宇、张丽娜)“大兔子,大肚子,大肚子的大兔子……”18岁的蒙古国留学生阿荣古雅是二连浩特市第一中学的一名学生,早自习时间,她和同学们大声朗读着中文绕口令。

“来中国之前我一句中文也不会说,通过学习,现在可以用中文进行交流,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阿荣古雅来中国求学3年了,此前连中文的四个声调都分不清的蒙古国姑娘,现在已经是学校的朗诵明星,并在留学生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阿荣古雅这样的蒙古国留学生,来到中蒙最大口岸城市二连浩特求学。目前,二连浩特有近名蒙古国留学生。

早自习结束后,上午8点开始第一节课。上课铃还没打响,高二年级的恩和珠拉已经捧着语文书学习起来。她在课文上标满拼音,旁边还用彩笔写着蒙文的注释。“中文教材读起来很难,但老师用蒙语给我们讲课,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恩和珠拉一边写一边说。

来自乌兰巴托的恩和珠拉,刚来中国时很不习惯这里忙碌的学习生活。她说:“以前在蒙古国的学校,学习很轻松。来了这里,每天早上5点40就要起床,感觉很辛苦。”

然而对于中医的热爱,促使她坚持了下来。恩和珠拉打算高中毕业后申请中国医科大学,学习中医学。“学中医需要掌握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因此我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

中午11点半下课铃声响起,留学生们背起书包走向食堂。高三年级的孟和毕立功说:“刚来时我不习惯吃中国菜,现在很喜欢吃,特别是西红柿炒鸡蛋。”

二连浩特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包秀华告诉记者,学校食堂既有风味炒菜,也有蒙式奶茶、包子,其中学生们最爱吃的是西红柿炒鸡蛋。语文老师还将这道菜编到课文里,教留学生们学汉语。

下午5点半下课后,留学生们迎来了体育运动时间。高二年级的巴达日勒叫上班里的几名男生,和中国学生进行了一场足球比赛。“快跑”“传球”……留学生们奔跑在操场上,不时用中文交流,汗水在脸上流淌。

赛后,巴达日勒和中国学生们坐在一起聊天。巴达日勒的梦想是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后成为一名飞行员,为了实现梦想,他一边苦学中文,一边锻炼身体。

课程之余,蒙古国留学生们一周有三天兴趣课堂的学习。“兴趣课堂丰富了学习生活。”包秀华介绍道,“目前设有古筝、绘画、汉语书法、传统蒙文书法等内容,下学期还准备开设汉语口语训练。”

蒙古国留学生在兴趣课堂上制作手工艺品。(采访对象供图)

在绘画教室内,高三年级的宝乐日朝伦认真地用彩铅勾画着线条,中国的名胜古迹是她最喜欢描绘的内容。她说,有些地方去过,有些只在电视上看过,希望以后能到中国更多地方旅游。

留学生们在来中国之前,普遍都不会说中文,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己的中文水平。“中文对我们的未来很有用,所以我们都想学好中文。我有两个妹妹,以后也希望她们到中国留学。”阿荣古雅告诉记者。今年9月,阿荣古雅将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工商管理专业。

包秀华介绍,学校的留学生中,有80%以上在毕业后会申请中国的大学。“他们最想学的专业是国际贸易和中文,想通过自己所学服务中蒙两国的交流合作。”

二连浩特市的中蒙教育交流,是中蒙两国教育合作的一个缩影。据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年在华的蒙古国留学生达到人,名列在华留学生数量的第14位。

晚上10点,喧嚣的校园归于平静,宿舍楼的灯光一点点熄灭,留学生们进入了梦乡。几个小时后,他们又将迎来充实的一天。(完)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