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沙,全名:亚太地区商学院沙漠挑战赛,年4月29日举办的第七届比赛又称“沙七”。 亚沙是MBA学生专属的顶级户外赛事,全国商学院新老网友的面基盛会,一年一次的5公斤负重自虐之旅,春夏之交的沙漠燃情大趴体。 如你是MBAer,对跑步这件事还算接受,那么不参加亚沙,就好像上学没有上过体育课。 假如恰好读的又是南大商学院,打个不要脸的比方,就像从湘北高中毕业却没打过篮球。 那么参加沙七究竟是种什么体验? 一.比赛本身无可挑剔 人的规模、96所院校、时间跨度3天、3处户外营地,全程没有大的槽点;宣传片、音乐节、主题曲、赛事摄影,给人意外惊喜;羊肉汤、泡面碗、芯片卡、引导旗,细节用心设计。赛事体验很棒,可能是因为组委会成员既是各个商学院的MBA,又都是资历颇深的跑者,不但做事的标准高,还懂得跑者的需求。 二.沙漠风物让人着迷 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古称定远营。东临贺兰山,西接腾格里沙漠,海拔米。有风车,有长城,有绿洲,有星星。有集贸市场里的巧手裁缝,有用浓重西北口音试麦的舞台调音。有比越野车更狂野酷炫的解放卡车,有快速爬行的蜥蜴和厚颜无耻的黑甲虫。奶茶和烤全羊的味道固然不错,羊肉汤泡方便面一样难忘。小城里吃牛肉拉面送鸡蛋,营地中用沙子刷碗邂逅肉苁蓉。沙漠里大风真的能持续刮一夜,大清早出发前突然下雨又瞬间放晴。这里沙漠百里无人,这里要小心看牢你的灵魂。 三.一场蓄谋已久的集体修行 一帮同学,从上一年八九月系统备战。以我为例,每月最低跑量公里,每月1、2次长距离跑,每周1次体能、2次力量和1次间歇。还有冬训之后的越野和路跑,以及后期的负重跑练习……。多亏有一个话痨领队,不然我这7个月跑不了公里。还多亏了这群一起坚持的伙伴们,有你们的陪伴和激励,我开始有了一点严肃跑者的感觉(妈妈开始担心我的学习)。 在我们这支跑团里,有永远追不上的大神,也有日益精进的小白,差异不小。但当30人一起遭遇“史上最虐”的亚沙赛道时,仿佛同时被唤醒了体内最勇猛的自己。混杂着血泪一路坚持70公里,拿到了仅有八席的沙鸥全员完赛奖,拿到了团队排名第八、男子个人第十的好成绩。30个人共同完成了一次修行,把勇猛留在了沙漠中,换来让自己敬佩的牛逼。 亚沙一次,沙友一生。 下面记录一下三天的过程和体会。 赛前 3月份无锡马拉松跑进了,3月底脚踝扭伤,又忙,4月跑量减少,增加爬楼和力量。沙七赛前状态:满血。 4月最后一周,跟着大部队的节奏,采购整理。提前两日到达驻地,第一日调整装备,晚上昂叔调整背包和传授用杖技巧。第二日适应训练,顾超教选路、斜坡跑和冲下坡。晚上请随队的徐医生放松肌肉和贴左脚踝的肌效贴。事实证明,这些准备非常有用,而且比赛越深入,作用越明显。 Day1 关于沙七如何跑,我之前的设想是:只要一直跑,就能赢。这个想法方向是对的,但错在没有量化配速。沙漠越野跟马拉松差不多,能跑多快,是由比赛前的训练决定的。找到正确的速度,维持到终点,这样就是赢了。但当比赛开始号声一响,沙地松软,脚步深陷,人潮汹涌,手杖纷乱,头脑中就只剩下一个声音:超过去,到前面去,到人少的地方去,到离小金人、小黄人更近的地方去。前8公里,可能跟上了第一集团,但配速错误的到了8分45,心率高到了以上,起步跑得不够慢。后来想想,为了防止冲动忘事,我已经把很多提醒写在衣服上了,包括第几公里吃能量胶和盐丸、哪一段要稳住、哪一段要冲刺,为什么没把10分半配速写上去呢?为什么没把心率写上去呢?所有的路都是软的,每一步都深陷沙中。路还都是斜的,左右手杖、左右腿之间总有不小的高差。cp1(5.5km)以后大部队的路线又出现了明显的偏离,多次在看不到引导旗的沙丘顶上打开手机查看户外助手的轨迹。十公里后股四头肌开始有抽筋迹象,这两点给后面的降速找好了心理借口。终于,在CP4(26km)前后开始越来越频繁的降速为走。接着股四头肌真的抽筋了,停下来拉伸,大腿所有的肌肉一起抽筋。看着后面的人一个个超过去,心理接受跑崩了的事实。邹林帮我用手按了两分钟四头肌,又尝试着重新跑起来,小心提速,两个人携手冲了线。32km完赛时间6:6:55,男71名。 这一日有两点心得。其一是找到了亚沙应该穿越野鞋的原因之一,在于越野鞋包裹性好,脚和鞋之间不易滑动。我自作主张尝试了asicskayano,几公里以后在斜坡上脚晃动得厉害,大脚趾快要破鞋而出了。其二是路线选择非常重要,我在跑崩之前的盐碱地路段本来是领先于史义龙同学的,之后走了一条不同的路,在CP4的时候惊讶的听到7号裁判说他在前面,那感觉仿佛错失几百万。 Day2 大腿肌肉一直是紧张的,于是晚上和早晨一共找徐医生按摩放松了四次,又重贴了脚踝的肌效贴。比赛开始,放弃了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猥琐的跟在别人后面跑。不是隔开距离的跟跑,而是紧紧贴住,别人前脚抬起,我后脚就踩上那个新鲜的脚印。这个跑法很省力,保持配速10,心率轻松的维持在以下。紧盯脚印,偶尔抬头确认路线,一直跑。5公里以后感觉正常,于是开始冲下坡,加快步频注意脚踝。在别人减速时或冲下坡时超过他,再加速贴上更前面的人。就这样跟过了厦大人大交大和北大国发,看遍了各种鞋套。手杖用起来也比第一日熟练,上坡更省力。这时的感觉就像在操场上跑低强度的间歇。终于,在跟上一个中科大的队员以后,再也没有超过去,最后五公里、三公里,收起手杖,看到终点,冲线。27km完赛时间4:41:00,男36名。 这一日额外心得:选路的宗旨是尽量减少垂直升降。 Day3 前一日跑得轻松,回到营地就在烈日下搭帐篷、搬西瓜、搬水、拉伸、踩腿、听演唱会、听下雨刮风,很早就睡了。出发前的雨来得快走得快,幸好提前脱掉了皮肤衣。起跑没靠前,节奏有点乱。其实已经知道前两日的排名大概在50名左右,第三天只有11公里,再怎么拼也没什么用了吧。等到起跑后深陷人潮,疲于应对纷乱的登山杖,雨后人群踩过的沙漠脚感陌生,这时不得不承认还是有点跑不动了。路线比起前两日平坦多了,人也走得很散,出现了两到三支大部队。出于稳妥考虑又用了手机确定路线。最后几个沙丘上风很大,帽子吹到了沙丘下面,留做纪念了。最后两公里是沥青路面,提速超了几个人,加速冲线。11km完赛时间1:58:03,男名。 三日比赛一共70km完赛时间12:45:57,男52名。至此,沙七没有遗憾了,第一天尝试过,第二天跑出了最好水平,第三天坚持住了。3天,30人,每个人都有沉甸甸的收获,这是最好的结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