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4/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科医院 http://www.csjkc.com/yydt/m/634.html
<

走进任艾的工作室,屋内没有过多的装饰,大部分的空间都放置了和中草药相关的书籍以及成摞的标本夹。

“别看它们不起眼,这些可都是我们的宝贝。”已是古稀之年的任老精神矍铄,声音沉稳洪亮,一边抚摸着一摞摞的标本夹一边笑着说,那眼神仿佛是见到了许久不见的老朋友。

01

虽无缘中医学

但对中草药的痴迷却有增无减

任艾在书房查资料。

任艾的叔叔是一名中医,任艾从小就跟着叔叔一起上山采药,学习药材分类和功效。幼承家训,任艾也因此对中医药产生浓厚的兴趣。中学毕业后考上了内蒙古大学学习中文,后担任原乌兰察布日报社摄影部记者。虽无缘中医学,但任艾对中草药的痴迷却有增无减。每逢采访出差或是周末,任艾都要背上相机,走到山间地头,采集熟悉的标本和药材。

蒲公英茶、月见草茶、野韭菜茶、雪菊茶,锦鸡儿茶……在任老简易的书桌上,摆放着各种中药养生茶。“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决定了药材的品种和质量。乌兰察布有着丰富的药材资源,我一直希望能用镜头记录家乡生长的中草药,为后人研究中医药留下一部系统的图文资料。”任老说。

年,由任艾牵头,联合自治区著名植物学家、内蒙古大学客座教授朱宗元,乌兰察布医专从事药用植物教学与研究的副教授杨鸿飞,乌兰察布职业学院从事药用植物教学与栽培的副教授白文杰以及我市从事中医(蒙医)药临床多年、经验丰富的几位专家组成科考小组,开始着手对乌兰察布市的植物中药(蒙医)资源进行科考、普查、拍摄、采集标本工作。

朱宗元教授和杨鸿飞教授在鉴定药用植物。

野外作业并非易事。烈日、风沙、雷雨、蚊虫等户外因素是任艾和团队成员首先面对的挑战,加之团队的平均年龄将近70岁,保障大家的安全也是一大难题。任艾自费淘了一辆二手车作为团队的交通工具,在没有任何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任艾和他的团队用双脚踏遍乌兰察布市11个旗县市(区)的山头、草地。

“夏季的日头毒,蚊虫多,采集过程中还会遇到毒蛇,每个人都是满头大汗,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一瓶白水,一个面包就是我们的外出补给,除了相机和采集工具,每次外出拿得最多就是各种药,大家年纪大了,很多药都是必备的。”任老笑言,“我们心中都秉持着这份热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些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也有人劝说任艾,摆弄这些花花草草有什么用,工作周期长还没什么回报。任艾却不以为然,并乐在其中。“每一种植物都经历过大自然的风吹日晒和生长环境的变迁,采集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生态系统的循环和生命的奇妙,每当发现一种新的中草药,那种喜悦和惊喜是无法言表的。有时也会可惜和无奈,一些植物在我幼时是随处可见的,但如今已经变得稀少,比如麻黄。”任老说。

这些年,任艾一边采集药材,一边坚持学习,钻研中(蒙)医药知识。在任老的书房里,《本草纲目》《中草药大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各类中医药书籍成册摆放。“中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凝集了无数的医者智慧,越学习越能感悟到中(蒙)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里面的文学价值、哲学智慧是值得我用一生去探究和学习的。”任老说。

02

历时16年

从组建团队到《乌兰察布市药用植物图志》的再版

任艾和他的团队编著的《乌兰察布药用植物图志》

年,在乌兰察布市生态文明和黄河文化经济促进会的帮助下,《乌兰察布市药用植物图志》首版得以问世。年,在内蒙古科学技术学会和乌兰察布市科学技术协会的资助下,《乌兰察布市药用植物图志》重新编辑、设计、出版。

全书共收编植物中(蒙)药种,在原版个物种的基础上,新增了个物种,附彩图幅。采集药用标本余份,其中发现了8种史料没有记载的珍贵药材。其中列入版《中国药典》的药材种,附单方治病方剂个。书中按照植物的入药部位分为:全草类、根茎类、果实种仁类、花叶茎枝类和常见盆栽花卉类五部分。每一种中(蒙)药均配有中药名、植物名、别名、蒙药(汉译)名、学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入药部分、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单方治病等文字说明。

年11月,由任艾和他所在的团队编著的《乌兰察布市药用植物图志》被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评为“年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普作品”。

从组建团队到《乌兰察布市药用植物图志》的再版,历时16年,任艾和他的团队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在乌兰察布广袤的田野上挥洒汗水,留下足迹。《乌兰察布市药用植物图志》一书凝结了任艾以及团队对于中(蒙)医药文化的热爱,他们身体力行肩负起传承发展中(蒙)医药文化的责任,也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中(蒙)医药文化的魅力。

“一株花草,一缕药香,皆是大自然的馈赠。中(蒙)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中(蒙)医药的爱好者,我们在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希望《乌兰察布市药用植物图志》成为科研、教学的参考资料,普及中药(蒙药)知识。同时也希望可以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维护植物的多样性,抢救中药(蒙药)资源。对疗效好、用量大的野生植物中药(蒙药),可以变野生为家种,建立生产基地,划定植物中药(蒙药)资源保护区,让有限的药材资源不断延续,为后人造福。”任老说。

记者后记:

一路艰辛,一路耕耘。虽已暮年,但任艾和他的团队依旧坚守初心,用求实、严谨的态度在科研实践的路上奉献余热,砥砺前行。任艾和他的团队先后为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主编了《内蒙古植物蒙药标准图鉴》,为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编了《内蒙古特色道地蒙药材图鉴》,为乌兰察布市科协主编了《乌兰察布药用动物矿物图鉴》,均已出版面世。目前任艾和他的团队编写的《内蒙古药用植物图鉴》(上下两册)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待出版。

原标题:《任艾及其团队:我们在乌兰察布“寻百草”》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