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锡林郭勒盟:

锡林郭勒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3个盟之一,驻地锡林浩特市。位于中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距首都北京千米,距首府呼和浩特千米,既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又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是距京、津、唐最近的草原牧区。地处东经°13′~°06′,北纬43°02′~44°52′之间。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公里。南邻河北省张家口、承德地区,西连乌兰察布市,东接赤峰市、兴安盟和通辽市,总面积平方千米,是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地带,具有对外贯通欧亚、区内连接东西、北开南联的重要作用。

截至年,锡林郭勒盟辖2市、9旗、1县、1个管理区、1个开发区,常住人口为.16万人(年),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回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藏族,苗族,土家族等23个少数民族,是多民族聚居区。

名称由来

锡林郭勒系蒙古语,意为丘陵地带的河。

历史沿革

原始社会时期

锡林郭勒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各族人民劳动、生活、繁衍的地方。苏尼特右旗、镶黄旗和东乌珠穆沁旗境内都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人类生存的遗址;在苏尼特左旗、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境内都发现了原始文化遗迹。

古代时期

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就出现了游猎和养畜的氏族部落。春秋战国时期,锡林郭勒盟系澹褴和东胡所居。

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居内蒙古高原。秦时期,南部属上谷郡北境,西南部为渔阳郡北境。

西汉时期,匈奴单于庭直辖,东部为乌桓部辖地,南部属于幽洲。东汉永和五年(公元年),为鲜卑部辖区。

三国时期,隶属于北朝(魏)拓跋鲜卑部辖区;南部、西部由鲜卑、柔然二部所居;东部由乌洛候、契丹二部所居。

晋朝时期,先后由代国、魏国和晋朝燕州所辖。隋朝时期,北部、东部由东突厥占居,西部、南部属隋朝奚部安乐郡、涿郡北境。

唐朝时期,南部为河北道北境,北部为关内道北境,北部为关内道突厥。

单于都护府辖地。

辽代时,锡林郭勒盟为契丹上京临潢府辖区。

北宋政和五年(1年)女真部建立大金国,东部属临潢府路庆州所辖,设置大盐烁(额吉淖尔盐池)群牧司,北部由广吉剌部所居,南部属宣德州辖地,中部正蓝旗一带由西北路招讨司所辖,设置桓州(正蓝旗侍郎城遗址),西部为汪古部所辖。元朝初,为扎剌儿部兀鲁郡王营幕地。

十三世纪中叶,在锡林郭勒草原正蓝旗境内建起元代第一都城——元上都,为元朝的夏季陪都,是元朝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南部地区分别由中书行省兴和路宝昌州、上都路桓州和应昌府所辖。北部分别为上都省院官署、岭北行省和宁路及济南王部的封地。

明朝永乐年间,将上都改称开平前屯卫,应昌、桓州变成驿站,南部为京师顺天府北境,设置开平卫。北部被蒙古各部占居。

明万历四十四年(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立国,占领察哈尔部地区。

清朝康熙十四年(年)把察哈尔部原辖区划分为蓝、白、黄、红各分正镶二旗,称蒙古八旗。其中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均在本盟南部地区。并在宝昌一带增设了太仆寺左右翼牧群、明安牧群、以及商都牧群,隶属清朝直隶口北三厅。

清乾隆二十六年(年),始设察哈尔都统,管辖察哈尔八旗、四牧群和锡林郭勒五部十旗诸王。清祟德、顺治、康熙年间,对锡林郭勒河一带的苏尼特、阿巴嘎、阿巴哈纳尔、浩济特、乌珠穆沁等五部先后分别设置左、右翼两个旗,共10旗,均设扎萨克,会盟于锡林河北岸的“楚古拉干敖包”山上,命名为锡林郭勒盟。锡林郭勒,蒙语,意为丘陵地带河。清嘉庆年间迁盟址于贝子庙。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年),将厅改设为县。

民国三年(年),设置察哈尔特别行政区域。

民国十七年(年),将锡盟南部划归察哈尔省。

民国二十三年(年),设察哈尔盟。

民国二十五年(年),德穆楚克栋鲁普成立“蒙古军政府”,辖察哈尔盟和锡林郭勒盟。

民国二十六年(年),改为蒙古联盟自治政府。

民国二十八年(年),成立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民国三十四年(年),成立内蒙古自治联合会,解散伪“蒙疆政府”。

民国三十五年(年),废除了封建王公制度,成立察哈尔盟人民政府和锡林郭勒盟人民政府。

民国三十六年(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年新中国成立后,察哈尔盟辖5旗。年将多伦、宝昌、化德3县划归察哈尔盟。年撤销明太联合旗合并于正蓝旗,将正镶白联合旗更名为正镶白旗,合并宝昌县和太仆寺左旗,更名为太仆寺旗,商都镶黄联合旗更名为商都镶黄旗,后划归化德县,又划出定名为镶黄旗。

年将锡林郭勒盟原来的10旗编为5旗,即东部联合旗、中部联合旗、西部联合旗、苏尼特左旗和苏尼特右旗。年撤销中部联合旗,年改编为5旗。

年,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盟合并,撤消察哈尔盟,改称锡林郭勒盟,辖9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商都镶黄旗、太仆寺旗),两县(多伦县、化德县)。

年设立阿巴哈纳尔旗。

年设立二连浩特市。

年将锡盟所辖的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化德县划归乌兰察布盟。年将苏尼特右旗和二连浩特市划归锡盟。

年撤销阿巴哈纳尔旗改设锡林浩特市。

行政区划编辑

截至年,锡林郭勒盟共辖9旗、2市、1县、1个管理区、1个开发区,其中:2市(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9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太仆寺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1县(多伦县)、1管理区(乌拉盖管理区)、1开发区(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共锡盟委、锡盟行政公署驻锡林浩特市。

位置境域

锡林郭勒盟位于中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距首都北京千米,距首府呼和浩特千米,既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又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是距京、津、唐最近的草原牧区。地处东经°13′~°06′,北纬43°02′~44°52′之间。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千米。南邻河北省张家口、承德地区,西连乌兰察布市,东接赤峰市、兴安盟和通辽市,总面积平方千米,是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地带,具有对外贯通欧亚、区内连接东西、北开南联的重要作用。

气候特征

锡林郭勒盟属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主要气候特点是风大、干旱、寒冷。年平均气温0~3℃,结冰期长达5个月,寒冷期长达7个月,1月气温最低,平均-20℃,为华北最冷的地区之一。7月气温最高,平均21℃。年较差为35~42℃,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42.4℃,日较差平均为12~16℃。平均降雨量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最大降水量毫米(太仆寺旗年),最小降水量83毫米(二连浩特市年),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内。每年11-3月平均降雪总量8~15毫米,年10月26~29日降雪总量达36~48毫米,降雪中心达58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60%以下,蒸发量在~毫米之间,由东向西递增。二连市最大蒸发量达到毫米(年)。蒸发量最大值出现在5~6月份。年日照时数为~小时,日照率64~73%,无霜期~天。

地形地貌

锡林郭勒盟是一个以高平原为主体,兼有多种地貌的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部多低山丘陵,盆地错落其间,为大兴安岭向西和阴山山脉向东延伸的余脉。西、北部地形平坦,零星分布一些低山丘陵和熔岩台地,为高原草场。海拔在~1米之间。最高山峰为古如格苏乌拉山峰,海拔米。浑善达克沙地又称小腾格里沙地,由西北向东南横贯中部,东西长约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属半固定沙地。

大兴安岭西麓低山丘陵区,亘于东乌珠穆沁旗东部和西乌珠穆沁旗东部和南部,成为锡盟与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的分界线。乌拉盖盆地又称索林淖尔盆地,位于东乌珠穆沁旗中南部和西乌珠穆沁旗中北部。乌珠穆沁波状高平原主要分布于东乌旗与西乌旗北部、锡林浩特市中北部和阿巴嘎旗东部。

阿巴嘎旗火山熔岩台地,南抵浑善达克沙地北缘,东以锡林河为界,西至阿巴嘎旗查干淖尔,北至巴龙马格隆丘陵地。苏尼特层状高平原,在地貌上隶属于乌兰察布高原。包括苏尼特左旗大部和苏尼特右旗朱日河以北的大部地区。

察哈尔低山丘陵地区,包括太仆寺旗全部、多伦县大部、正镶白旗、苏尼特右旗、镶黄旗、正蓝旗南部地区。

人口民族

年末,全盟常住人口.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9.3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74%,比上年末提高0.6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5.46%,比上年末减少0.2%。全年出生人口1.01万人,出生率9.72‰;死亡人口0.63万人,死亡率6.07‰;人口自然增长率3.65‰。

年末,锡盟户籍人口总户数户,户籍人口总数人。其中男人,女人,农牧区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出生人口人,出生率9.72‰,死亡人口人,死亡率6.07‰,人口自然增长率3.65‰。户籍人口汉族人,蒙古族人,回族人,满族人,朝鲜族人,达斡尔族人,鄂温克族63人,鄂伦春族16人,壮族85人,藏族44人,锡伯族8人,苗族55人,土家族82人,彝族65人,维吾尔族1人,其它少数民族人。汉族普遍分布在全盟各旗县市(区),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太仆寺旗、锡林浩特市、多伦县。蒙古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有西乌珠穆沁旗、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正蓝旗及正镶白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镶黄旗。其它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锡林浩特市、太仆寺旗、正蓝旗和多伦县。

民族风俗

迎宾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各种迎宾礼节。约好的会客,不论是社会团体还是私人会面,主人总是远远的迎候着客人,有的在路边等候,有的骑马飞驰而来,有的骑着摩托、乘着越野车赶来,在隆重的场合还会分几个梯队迎接客人。

当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进蒙古包,您要向主人问好“赛努”、“赛音白努”宾主相序而坐,对于十分尊贵的宾客,主人会主动让您坐在正北(男人在西侧,女在东侧)的位置上。这时候,主妇会把香甜的奶食品、手抓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端上一碗滚烫飘香的奶茶,接着在欢乐和笑声中开始敬酒,手捧哈达,托着银碗,把美酒敬献在您的面前。如果客人一饮而尽,主人会非常高兴,顿时主客情融,气氛热闹起来;如果您不善饮酒,接过银碗品一品也可以,但最好是把碗中酒喝了,以示对主人的尊敬。

待客

首先给客人斟上新熬的奶茶,摆上奶食、糕点、炒米等,为客人充饥解渴,(有的还做点面食,让客人们吃一点儿),然后就开始敬酒。由主人先用小酒杯(酒盅)向客人们每人敬一杯。接着用大杯(比银碗小一点专用敬酒的银制器皿)从客人中的年长者开始,依次一—进行。敬酒间还要为客人们添酒。敬酒三杯后,再由主妇、孩子们以同样的礼节依次向客人敬酒。敬酒礼节有三、六、九、十二杯之分,最多敬二十四杯。敬酒达一定杯数就要奏乐唱歌,为客人们喝酒助兴。酒后用餐,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是整羊宴,其次是羊背子宴。整羊宴就是用特制的大木盘或铜盘,盛上煮熟的羊心肝内脏,上面有规则地摆好带肉的两个肩胛骨;两个肱骨、两个髋骨、两个胫骨、六节胸椎、八条肋骨,上面放上羊背子;羊背子上再放好退净毛的熟羊头。所有这些,包括一只羊的基本部分两个桡骨、短肋骨、胸叉、肝的尾状叶、下颌、(羊蹄等有不上席面的习惯),故称整羊宴。整羊上桌时,羊头要面向客人。正座上的首席客人在羊头上用刀划一个十字后,把刀递给司酒者(专管斟酒摆弄整羊的人)。司酒者先把羊头以下,连同羊尾上割下的一小块肉放在小盘里,供在主人家的神位前,再从羊背右侧切一条四指宽的肉,从左侧同样割下一条相互交换放置,将刀把朝客人方向放在盘内。首席客人拿起刀,先从羊背的前部切一块肉放入火中(以示祭祀灶君),大家才开始食用。招待喇嘛或妇女的整羊宴有不上羊头的习惯。对于一般客人,则用肩胛骨、四根长肋骨部分招待。若是姑娘,就要用胸叉骨肉招待,从来不用桡骨、颈板骨招待客人,这些只给孩子们食用。煮肉汤中下米或面,作为宴席的收尾。

饮食

食品主要有三类,即肉食、奶食、粮食。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吃奶食、肉食、炒米,晚上吃手扒肉、面条、饺子等。奶食分食品和饮料两大类,奶食有黄油、白油、奶皮子、奶豆腐、酸奶酪等。其中黄油、白油、奶皮子是奶食中的佳品,味道纯香,营养丰富。以正蓝旗的奶食品制作精细,颇有名声,正蓝旗曾是清皇室制作奶食的地方。饮料主要有三种:奶茶、酸马奶和奶酒。奶茶是主要饮料,一日三餐都有。奶酒含酒精度不高,醇香可口。酸马奶解热止渴,营养丰富,是招待贵客的上等饮料。肉食主要是吃牛、羊肉,也吃骆驼肉、马肉、黄羊肉、野兔肉、旱獭肉。吃法有几十种,其中享有盛名的有手扒肉、羊背子、全羊等。手扒肉香嫩可口,是牧区最常见的一种吃法。羊背子和全羊为上等食品,作法和吃法都比较讲究。驼、熊掌、鹿尾、飞龙是蒙古民族的珍品,只有在盛大宴会上才能食用。过去蒙古族牧民受喇嘛教的影响,不吃鱼,现在这种习俗已经逐渐改变。

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主要部分。首饰是蒙古族妇女逢年过节、访亲探友时用于头上的装饰,多用玛瑙、珍珠、宝石、金银等制成,平时牧区妇女不戴帽子,常用红、绿绸缎缠头。蒙古袍是牧民喜爱穿的衣服。袍子宽大,长袖高领,钮扣在右侧,衣边用漂亮的花边点缀。袍色因人而异。腰带是穿蒙古袍时,扎腰用的长带,多为绸、缎布料,颜色与袍色协调。男子扎腰带,把袍子向上提,显得精悍潇洒。而女子则把袍子向下拉展,显得苗条矫健。牧民穿的靴子有两种,一种叫蒙古靴,靴头尖向上翘,靴腰长有图案,四季都穿。另一种叫马靴,圆头长腰,结实耐用。

居住

历史上长期的游牧生活,使蒙古族牧民选择了最适宜的住所一蒙古包。蒙古包大小不一,包内宽敞舒适,便于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随着定居和生活水平提高,蒙古包已退出主要地位,牧民已基本居住砖木结构的房舍。

行运

牧民放牧和行路多是骑马。搬运货物,常用马或骆驼驮运,货物多时,用勒勒车拉运,现已基本用各种机动车拉运。

礼俗

蒙古民族热情好客,讲究礼貌。牧民对来客,不论认识与否总是热情问候,盛情款待。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奶茶、奶油、奶酪、炒米以及手扒肉、奶酒等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自由用餐。对客人的食宿不取酬谢。牧民互相见面,总要热情问候。习俗中,也有一些忌讳。如车辆进牧民住地要慢行,马鞭子进包前放到门外,进包后盘腿坐在右边等。

嫁娶

在乌珠穆沁草原,牧民举办婚礼朴实、庄重、不送彩礼。可是,接亲和送亲的队伍很讲究。结婚这天,男方一早由新郎带领着接亲队伍出发,到达女方住处后,围着女方住地的蒙古包转三圈后下马,先进新娘父母的蒙古包。新郎首先向岳父敬酒,再向其它长辈亲友一一敬酒,双方互送礼品,接着开始喝酒唱歌。酒后接亲队伍簇拥着新郎,送亲的队伍簇拥着新娘启程,两支队伍一边奔驰,一边欢歌笑语,形成一条欢乐的长河。新娘到后,让新娘和接亲的队伍一齐围着男方的蒙古包转圈,这时女方来的人寻找借口,说男方有所怠慢,不让新娘下马,男方的人再三劝说,双方纠缠不休。突然男方一名骑手冲来,夺过新娘的马缰,把新娘领到早已准备好的蒙古包里。给新娘重新换装梳头,打扮得华丽漂亮。婚礼完毕,两家人在蒙古包里分开坐下,向女方父母敬奶,同时赠送牲畜。这时女方来的人用诗歌说唱父母双亲抚育女儿成人付出的心血。接着参加婚礼的人尽情饮酒,尽情歌唱。

丧葬

北部牧区蒙古族葬礼极为简单,不设灵,无供品,不穿孝服,不烧纸钱,不用音乐,不通知亲友,进行野葬。子孙在百天内,不剃发、不饮酒、不作乐,以示哀悼。在南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蒙古族农牧民多实行土葬或火葬。

特色饮食

锡林郭勒盟特色饮食主要有:烤全羊、手扒肉、血肠、羊背子、涮羊肉、炒米、鲜奶(苏)、白油、黄油、奶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阿尔查、阿如勒)、奶渣(楚拉)、黄油渣(楚其给)、奶茶、酸奶、马奶酒等。

风景名胜

锡林郭勒盟因地域辽阔和景点分布等因素,分中部、南部和北部三个旅游区。

中部旅游区

以锡林浩特市为中心,包括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东乌珠穆沁旗和乌拉盖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锡林浩特市是全盟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完善,景区(点)可进入性强。该区域自然旅游资源以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风光为主,是盟内草原保持最原始状态的部分;人文旅游资源以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的贝子庙和蒙元文化园为代表,蒙古族民俗风情保留较完整,亦是搏克健将的摇篮、民族服饰之都、蒙古长调之乡和游牧文化之源。

著名的旅游观光景区(点)有:锡林九曲度假村、平顶山奇观、白音锡勒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灰腾锡勒天然植物园、扎格斯台淖尔(天然湖)、英纯血马场、北京知青所立的“第二故乡”石、贝子庙、白音查干敖包、乌珠穆沁游牧部落、蒙古汗城、游牧文化保护区、成吉思宝格都乌拉、蒙元文化园、乌里雅斯太度假村和牧人之家等20余处。

南部旅游区

以正蓝旗、多伦县为核心,包括太仆寺旗、镶黄旗和正镶白旗在内,是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直线距离仅公里。该区旅游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景区(点)可进入性强。人文旅游资源以蒙元文化、清代商业文化和察哈尔部落民俗风情为主。这里蒙元文化底蕴深厚,渊源流长。金代的侍郎城遗址、元代的上都城遗址、清朝的皇家御马场和塞外商业古城多伦诺尔均在这片古老神奇的草原上。自然资源以典型草原和素有花园沙地之称的浑善达克沙地景观为主。

著名的旅游观光景区(点)有:元上都遗址、金莲川草原、忽必烈夏宫、汇宗寺、南沙梁景区、山西会馆、滦河源头漂流、成吉思汗度假村、洪格尔高勒和汗海日罕山等20余处。

北部旅游区

以著名的边境口岸城市二连浩特市为核心,包括苏尼特左旗和苏尼特右旗在内。二连浩特市是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13个沿边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是我国通往欧亚大陆的最大陆路口岸,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商贸、旅游、加工和陆港为一体的综合性口岸城市。与二连浩特市隔界相望的是蒙古国对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扎门乌德。该区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完善,景区(点)可进入性强。旅游资源以边境口岸、古人类遗迹和恐龙石盆地、蒙古国异国风情和半荒漠草原为依托。

著名的旅游观光区(点)有:恐龙博物馆、国门与界碑、中蒙交易市场一条街、蒙古国扎门乌德一日游、洪格尔岩画群和宝德尔楚鲁石林、玄石坡与立马峰、赛汉塔拉旅游娱乐园等。同时还可观赏到难得一见的苏尼特草原“金驼”,专供北京“东来顺”的苏尼特羊肉。境外旅游还可领略蒙古国与俄罗斯的异域风情。

乌兰察布市:

乌兰察布,内蒙古自治区辖市,地处中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貌类型多样,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其气候四季分明;总面积5.45万平方千米,辖1区、1市、4旗、5县;年常住人口.61万人。

乌兰察布市境内京包、集二、集张、集通、大准等铁路纵横交错,京藏、京新、二广高速和、国道以及呼满省际大通道在市内交汇。同时,乌兰察布是大窑文化、仰韶文化、岱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被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赞誉为“太阳升起的地方”。乌兰察布旅游资源丰富,远古遗迹、森林湖泊、温泉火山、全类型草原遍布全境。

历史沿革

乌兰察布历史上就是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汇交融的地区。

战国时,乌兰察布的大部分地区是赵国和匈奴的领地。

秦并六国后,在原来赵国的地域设置了云中、代郡、雁门三郡。秦亡后,匈奴占据了这里的大部分地区,并于西汉时在四子王旗境内建立了中部单于庭。

北魏前夕,乌兰察布的大部分地区为拓跋鲜卑所据有。

隋唐时,为突厥和隋唐交替管辖。

宋、元、明、清历代,这里都有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先后有契丹、女真和蒙古等。

元代在今集宁区建立了集宁路,成为集宁一名的由来。

乌兰察布盟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年—年),由先后归附清廷的蒙古四部六旗,即:四子部落一旗、茂明安部落一旗、喀尔喀右翼部落一旗(俗称达尔罕贝勒旗)、乌拉特部落三旗(前、中、后三公旗)首次会盟于四子王旗境内乌兰察布地方,盖其地有河,名乌兰察布,因以河名呼其地,以地名呼其盟,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康熙十四年(年)察哈尔部右翼四旗进入今乌兰察布东部地区。大体分布在今商都、兴和、丰镇、集宁、凉城、卓资、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和河北省的尚义县(部分)区域之内。

民国三年(年),乌兰察布盟六旗属绥远特别行政区管辖。民国十七年(年)9月17日国民党南京政府将察哈尔、绥远等特别行政区改为行省后,乌兰察布盟仍属绥远省管辖,并将原察哈尔特别行政区管辖的丰镇、凉城、兴和、陶林、集宁五县划归绥远省。同一块土地上的察哈尔右翼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仍属察哈尔省管辖。民国二十六年(年)10月27日,在日伪策划下,伪蒙疆巴彦塔拉盟公署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市)成立,辖厚和、包头二市和武川、固阳、陶林、凉城、丰镇、集宁、兴和、萨拉齐、托克托、清水河、和林格尔、归绥12县和土默特、察哈尔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5旗。民国二十九年(年),在希拉穆仁(召河)建立了席力图旗,归属乌兰察布盟。民国三十四年(年)撤销席力图旗,划入土默特旗。

年9月19日,随着绥远省和平解放,今乌兰察布区域全部得到解放。

年4月1日,乌兰察布盟人民自治政府成立,盟府设在乌兰花(后迁至包头市区及固阳县),辖四子王旗、达尔罕旗、茂明安旗、乌拉特西公旗、中公旗和东公旗。

年8月11日,乌兰察布盟人民自治政府改称为“乌兰察布盟自治区人民政府”。

年10月,乌兰察布盟所辖乌拉特中公(中)旗与乌拉特东公(后)旗合并组成乌拉特中后联合旗;达尔罕旗与茂明安旗合并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年,希拉穆仁(召河)由土默特划归达茂联合旗。年3月5日,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合并,撤销绥远省建制,乌兰察布盟自治区人民政府改为“乌兰察布盟人民政府”,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所辖旗(县)不变。同时,集宁专员公署改为平地泉行政区人民政府。撤销中心旗、正黄旗、镶蓝镶红联合旗与陶林县建制。正黄旗改为察哈尔右翼前旗;镶蓝镶红联合旗与陶林县改为察哈尔右翼中旗;中心旗改为察哈尔右翼后旗。

年9月,乌兰察布盟人民政府又易名为“乌兰察布盟人民委员会”。

年3月,撤销平地泉镇,改为集宁市(县级)。

年3月10日,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划归巴彦淖尔盟。同年4月2日,平地泉行政区建制撤销。所辖旗县市正式划归乌兰察布盟。乌兰察布盟人民委员会(政府)改为乌兰察布盟行政公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构。5月,萨拉齐县撤销,划归土默特旗。武东县撤销,分别划归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卓资县。固阳县和白云鄂博矿区划归包头市。

年2月1日,土默特旗划归呼和浩特市。

年3月31日,河北省所辖的商都县划归乌兰察布盟。

年2月21日,呼和浩特所辖的土默特旗和包头市所辖的固阳县,再次划归乌兰察布盟。

年1月1日,土默特旗分设土默特左旗和土默特右旗,土默特旗建制同时撤销。

年11月,苏尼特右旗、化德县、二连浩特市由锡林郭勒盟划归乌兰察布盟。

年7月,土默特右旗、固阳县,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分别划归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

年5月,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划回锡林郭勒盟。

年11月15日,撤销丰镇县,设立丰镇市。

年12月,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划归呼和浩特市。

年1月,武川县、达茂联合旗分别划归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

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乌兰察布盟正式撤盟设市。

行政区划编辑

截至年10月,乌兰察布市下辖集宁区、丰镇市、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凉城县、卓资县、兴和县、商都县、化德县,共1区1市4旗5县。

位置境域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纬40°10′—43°28′,东经°26′一°49′之间。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约公里,东北部与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右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毗连;东临河北省康保、尚义、怀安县;南与山西省天镇、阳高、大同、左云、右玉等市县为邻;西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和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相接。东西长公里,南北宽公里,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乌兰察布市地貌类型多样,自北向南主要由内蒙古高原、乌兰察

布丘陵、阴山山地和丘陵台地四部分组成。属于阴山山脉的大青山东段灰腾梁横亘中部,海拔为米—米,大青山支脉蛮汉山、马头山、苏木山蜿蜒曲折分布于境内的东南部。习惯上将大青山以南部分称为前山地区,以北部分称为后山地区。前山地区地形复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间有高山,平均海拔2米—米,其中乌兰察布最高点苏木山主峰海拔为米。北部丘陵山间盆地相间,有大小不等的平原。最南部为黄土丘陵。

气候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其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少雪,春燥多风,夏季凉爽,秋凉多霜。由于阴山山脉的阻隔,形成了前后山地区气候差异较大的南北气候分区,就全市而言,属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征冬季寒冷漫长。受干燥寒冷的蒙古冷高压控制,气温很低。[10]年平均气温在0—6℃之间。冬季寒冷漫长,平均气温在-15℃以下,零下20℃以下的严寒日数平均在47—75天;春季干燥多风,大风日数可达60天;夏季短促湿热,降水集中,平均气温在17—22℃之间;秋季降湿剧烈,霜冻较早,南部地区秋霜偏早的机率在20%,北部地区为43%。年降水量在—毫米之间,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0兆焦/平方米,大于和等于10℃的积温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小时。

历史文化

乌兰察布岩画

乌兰察布草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岩画,被称为“乌兰察布岩画”,是中国北方草原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北方古代游牧民族的文化遗存,在中国岩画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构成北亚草原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乌兰察布岩画分布于乌兰察布草原各地。东起四子王旗、察右后旗,西至乌拉特中旗西部,以四子王旗境内和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查干敖包苏木推喇嘛庙一带分布最为集中。

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

乌兰察布境内发现有石虎山后冈一期文化、仰韶文化王墓山类型、园子沟文化和老虎山文化等古人类遗址。其中环岱海遗址群和察右前旗庙子沟文化遗址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察哈尔文化

察哈尔文化是以北元宫廷文化为主要特征的蒙古族文化,不仅具有蒙古族的英雄主义精神,而且还具有包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质。她不仅是一种地域文化,也是一种复合型文化——是地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统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统一,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统一。

名优特产编辑

卓资山熏鸡

卓资山熏鸡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的传统名食,卓资县散养的草鸡质量较高,卓资山熏鸡以这种鸡为原料,添加多种调味秘方,经煮、烟熏而成。

四子王羊

四子王羊不仅体格大,产肉多,鲜嫩多汁,无膻味,而且胴体丰满,色泽鲜美,肉层厚实紧凑,高蛋白,低脂肪,瘦肉率高,肌间脂肪分布均匀。成年羯肉胴体重一般在34公斤左右,净肉达28公斤。

蒙古皮画

蒙古皮画,选择草原天然牛皮经过特殊描绘、着色、层染、抛光、定形,半浮雕凹凸压制纯等几十道工艺,纯手工制做完成。皮画内容多为英雄肖像、民族风情、自然风光等。

风景名胜

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

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位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泉山北街生态大道特一号,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以集宁战役纪念馆为主展区,建有胜利广场、英雄广场、将军园、人民英雄纪念碑、集宁战役指挥部旧址、国防教育区、青少年科技实验基地等20个参观体验景点。纪念园先后荣获“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红召九龙湾生态旅游区

红召九龙湾生态旅游区位于卓资县西北部,属国家级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在旗下营镇和红召乡境内,南距京包铁路仅6公里,西距呼和浩特30公里,东距集宁区公里,因其自然形态宛如九条龙横卧在大青山间而得名。

红石崖寺旅游区

红石崖寺,又名金龟寺,因其主体石崖天然形成似金龟造型,主色调呈暗红色而得名。地处阴山山脉大青山中部顶峰,属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财神庙、七星宝塔、钟鼓楼、牌楼、蒙古包群等,同时还配套有特种养殖、牛羊育肥、酿酒、鱼塘、人工湖、淖尔梁草原和地质奇观等项目。

辉腾锡勒草原

辉腾锡勒鲜花草原位于察哈尔右翼中旗境内,阴山山脉东,海拔1多米,面积多平方公里,东距北京市公里,西距呼和浩特市90公里,南距京包铁路线和G6高速公路25公里。辉腾锡勒(黄花沟)草原旅游区为国家级4A景区。年被自治区列入风景名胜区,年均接待游客万人次。

格根塔拉草原

格根塔拉草原坐落在内蒙古境内大青山北麓的杜尔伯特(四子王旗)草原上,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公里。格根塔拉草原旅游景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五大草原旅游景区之一,是全国首批进入4A级旅游景区(点)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十三,草原人民在这里举行蒙古族传统的祭敖包节;每年公历七月二十五日至七月三十一日,这里举办内蒙古自治区旅游那达慕大会。

谢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