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逛了这么多年的超市,你真的会逛吗?薄利多销品守入口 一踏进超市迎面就是一堆特价商品,此时你一定要保持冷静!越容易看到、拿到的商品,越是超市利润较高或急于出手的商品! 一般来说,挨近入口的地方,放的多是薄利多销、购买频率高的商品,以吸引你进门,比如书本、拖鞋、毛巾等,而烟酒等贵重商品一般放在超市中间偏后区。从消费心理学角度说,逛超市时,人们总认为前面的货物一般,里面还有更好的,所以往往越到最后买的越多。 超市海报商品大有讲究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般来说海报封面商品、封底商品都是促销力度较大的主打商品,第1-4页会是主题活动商品,比如“买一送一”、“第二件五折”、“一元均一价”等等。 每天12-16点款台不挤每天的上午和傍晚是最繁忙的时段。8:30至10:30,超市会迎来一天20%的顾客,其中近九成是中老年人。18:00至20:00则会迎来一天购物最高峰,50%的顾客会选择这个时段进店购物,其中大部分是忙碌了一天的上班族。 相对来说,12:00至16:00的购物者最少,这4个小时的顾客加起来不到全天的10%。要想逛超市不挤,建议大家选择这个时间段逛超市。 购物车比马桶还脏稍微动哈脑壳就清楚,在你之前,可能已经有数百名顾客使用过了同一辆推车。很多摸完生肉、拿过钱的手都触碰过把手,而筐子和车子里还可能残留生肉、鱼类的残渣,难免滋生细菌。 据医学专家所言,手推车车底霉菌为37%。还有数据显示,购物筐底部霉菌检出率达69%、大肠杆菌为51%。所以洁癖的朋友注意:逛超市时最好带包消毒湿巾,把购物车或购物筐擦一哈。 最想卖的东西放在右边超市的购物通道一般又宽又直像星光大道...这是为了尽可能延长消费者在超市的“滞留”时间,避免他们从捷径通往款台和出口。 超市还利用大家习惯用右手的习惯,将最想推销的、利润较高的商品,放在主购物通道或展柜的右侧,顾客经过时,会被一些本不需要的商品激起购买欲。体积较大的商品通常放在入口附近,这样消费者先推大件再增加小件。下次可以尝试一哈左手拿货~ 新鲜商品藏在最里面超市摆放牛奶、酸奶、冷藏柜食品时,喜欢把最新鲜的产品摆在最里面,每天逐渐更换。如果你想购买出厂日期最近的,那就把最里面的商品“掏”出来。 有一些绑赠销售的奶制品会陈列在外,购买时务必看好保质期,如果你会买来就喝掉,那即便是临期商品买来也很划算。 蔬菜水果利润看陈列超市中的蔬果大多陈列在中心位置,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由于人类早期长时间居住在阴暗的洞穴里,因此对色彩缤纷的食物有一种本能的兴奋,购买欲容易被激发。 第二,大多数超市都将这个区域承包给供应商,虽然价格比菜市场贵得多,但在超市也能卖出去。 另外,很多果蔬宣称是“绿色有机”产品,其实未必是真的。 与视线平行的商品利润高超市商品摆放有一个共同原则:你容易拿到手的永远是商家最想卖的。调查显示,销量最佳的物品摆放位置依次为与顾客视线平行处、齐腰处和齐膝处。视线平行处甚至可增加70%销量。 所以,超市一般把利润较高或者快过期的产品放在1.5米到1.7米的高度之间。你只要踮踮脚或弯下腰,就可能选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色诱”靠灯光在一些小超市中,肉类专柜的上方安装有粉红色灯,能让鲜肉看起来更加诱人,等你买回家一看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因为暧昧的灯光往往让食品更诱人,一般来说,肉类常用红灯光,面包类常用黄灯光,海鲜类常用蓝灯光。二天不要再“以色取物”啦~ “勾引”靠现场超市面包房中飘出的浓郁香味总让人无法抗拒。一般人认为现场烤面包、做熟食是为了“新鲜”,其实这是超市的“嗅觉营销”。 有些超市不具备现场制作食品的条件,就会用特制的食品气雾剂喷在空气中。同理,超市里免费品尝的食品、饮料也会增加你购买的可能性,即使你不买他们推荐的牌子,也会不自觉地买些其他的。 价格“拆东墙补西墙”超市有一整套复杂的价格策略,你会常看到“天天低价”、“5公里范围内最低价”等大幅吸引眼球的标语,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超市使用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将食品、日杂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定低一些,让你形成这家超市比较便宜的印象,并且不自觉地以为所有东西都便宜。然后超市再将别的物品较高定价,把损失弥补回来。 买一赠一有猫腻世界著名食品企业多年的促销经验认为,折扣标志可增加销量的23%。但其实也有陷阱: 一,有些商家悄悄提高商品价格后再附送赠品。比如一瓶洗发水本来20元,现在买一瓶洗发水赠送一块价格2元钱的肥皂,但洗发水的价格已被悄悄提高到22元。 二,很多超市常把快过期的商品与正品捆绑销售,消费者往往忽略它的生产日期。比如牛奶就常搞“买一箱送一箱”的活动,第一箱还没喝完,第二箱已经过期了。 大包装不一定便宜很多消费者会有“买得多比买得少实惠”的惯性思维,这也成为了超市的一种“销售心理战术”。逛超市时,你可以算一算,很多商品的大包装价格都比小包装贵。 这种情况大多存在于零食中,比如饮料、薯片等。而且这些商品的重量、价格往往不是整数,比如克、克等,消费者一时也算不清到底哪种更划算。 “浑水摸鱼”特价区在特价区会混有一些原价的东西,在大大的价格表下用不起眼的小字写了该商品的生产厂家,同时混放其他品牌,一些不细心的顾客容易误买;在服装区,把颜色、款式相近的不同牌子的衣服混放,只标便宜的价格,把高价的价签藏到不显眼的地方。 很多特价商品也并不“超值”。比如,1瓶1.2升橙汁27.4元,3瓶放在一起“特价”81.3元,许多消费者乍一看以为能省很多,其实,算清这笔账之后发现,每瓶还是卖到了27.1元。 被切开的水果“很可疑”切好的水果可以吃好多买好多,这种销售方式表面看很方便消费者,其实来历可疑。超市每天都有大量水果因外观或变质等问题无法销售,一般的做法是化整为零,分装销售。 有些超市的工作人员用刀把果蔬坏的部分切掉,剩下的切成小块,用保鲜膜包装起来,这样看不出一点儿问题,消费者买到的商品质量却可能大打折扣。 娃娃的钱最好赚最容易出现购买冲动的是小娃娃。儿童的消费是非理性的,并且占有欲很强,可以在情绪上“操纵”父母。 正是利用这种消费心理,超市里有一套赚孩子钱的销售策略: 一,精心布置儿童产品展柜。 二,在孩子必经之路放上诱人的食品。 三,把儿童商品摆在靠近顾客流向主通道的一侧。 导购员与回扣一些中小品牌往往会利用“人海战术”,在超市内大量安置导购员,并给以高比例提成,不断向顾客兜售产品。所以就不难理解为啥经常都有妹儿喊你免费喝酸奶了,并不是在搭讪你ok~ 清仓看时机一些大型的超市都会有定期的清仓处理,从零食到日用百货甚至家用电器都会涉及到。这个时间点一定要看准,一般在季节交替、国庆春节等重大节日都是清仓的好时机。 最后一道诱惑关“结账”调查发现,被“困”在结账长龙中的人,购买收银货架上商品的几率高达25%。收银台边的商品一般是日用品或小型零食,这些往往都是引起顾客冲动消费的高利润商品,如口香糖、巧克力、避孕套... 右侧收银台人最少平均每个收银岗位每天接待顾客约位,遇到春节等节假日,日平均接待顾客最高可接近位。 提供的数据,两侧的收银台往往比中间的人流量小。而面对卖场,最右侧的收银台一天接待的顾客比最繁忙的收银台约少10%。所以建议你推上车,靠右,选最边的悄悄行动~ 是不是万万没想到逛个超市这么多套路? 好了不多说!我要跑路了~ 来源:包头发布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长按白癜风哪看的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