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约亿元的万千瓦风电项目落地内蒙古四子王旗,其“风、光、草、牧、农”模式将同步拉动乌兰察布市工业、农牧业、旅游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华为二期数据中心建成运营,阿里巴巴、苹果数据中心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全市服务器规划建设能力万台;总投资2.86亿元的七苏木中欧班列枢纽物流基地一期全面完成,七苏木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实地验收,对乌兰察布市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区域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与这一个个壮观场景相呼应的是乌兰察布在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动能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年,全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共计项,完成投资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3%,增速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二。 强化政策引导开启发展新征程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孕育、集聚迸发,正在重塑地区竞争格局。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打破了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为乌兰察布后发赶超和先发引领提供了难得机遇,对实现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时不我待,机遇稍纵即逝。面对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窗口期,只有见势早、动作快、发力准,才能抢占先机。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立足地区特色优势,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一产一策”加速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跃升。 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政策的扶持。乌兰察布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乌兰察布市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立足乌兰察布实际,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为新技术加速成长、新产业加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增添强劲动力。此后,《乌兰察布市落实证监会IPO扶贫意见引进和培育企业上市若干优惠政策》《乌兰察布市发展云计算产业招商优惠政策》等一系列培育与发展新兴产业的政策举措相继出台,构建起了较为系统的新兴产业政策体系。 近年来,乌兰察布在产业调整迈出了新步伐,有力地推动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农业上,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三品一标”产品达到个,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5%,绿色生态、高效农业方兴未艾。在工业上,有色、化工、能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培育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第三产业上,全市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蓬勃兴起。 加大招商引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年4月24日,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及配套项目一期投产;9月3日,乌兰察布东阳光化成箔有限公司年产万平方米中高压化成箔生产线项目正式投产……随着这些项目的相继投产,全市石墨新材料产能达63万吨,负极材料产能位居全国首位,全市化成箔产能达万平方米,成为国内重要生产基地。 这些成绩的背后,都凝聚着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强化招商引资、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决心,凝聚着各部门各单位只争朝夕、奋发赶超的精气神。 为了确保招商效果,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乌兰察布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深入分析招商引资工作,讨论招商引资激励办法和优惠政策,研究服务企业发展举措,为推进乌兰察布市转型升级创造条件、积蓄势能。 特别是年,乌兰察布市着眼培育壮大新动能主体力量,围绕大数据、大物流、大旅游、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有重点、有倾向性地开展招商,积极走出去推介、请进来对接,通过产业招商、政策招商、环境招商等举措,一批具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的项目相继成功签约、落地建设,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热潮涌动、持续升温。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聚焦重大项目,带头开展招商引资,进行学习考察,拓展交流合作,着力加快项目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推进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乌兰察布以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入分析全市的特色产业、项目优势、政策支持和重点招商方向等,有针对性地引进企业及项目,吸引了更多先进技术和重点项目向乌兰察布集聚。 去年一年,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家、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11.5%,提高1.5个百分点。 招商是前提,亲商安商才是关键。一直以来,乌兰察布市积极优化服务保障,对所有投资者以诚相待,积极营造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氛围,让招商引资项目谈得来、引得进、落得下、见成效。 “流程少环节少、服务效率高,为我们节约了很多时间,乌兰察布市积极落实落细招商引资政策,帮助解决了各类问题。”说到营商环境,内蒙古海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万千。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内蒙古海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年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落户后,又于年建成高压化成箔二期,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年产高压化成箔万平方米,年销售5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投入到产品研发当中,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的竞争力,挖掘市场潜力,更加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出口规模。”谈到下一步规划,该负责人信心十足。 从项目洽谈到签约落地、竣工投产,在企业入驻的每个环节,乌兰察布各级政府都主动介入,超前服务,积极协调解决办证办照、用水用电等各方面的问题。针对具体项目实行差别化政策,给予投资者最大限度的优惠和扶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府服务”,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及时兑现承诺,打造诚信政府,着力营造“成本最低”的政策环境、“回报最优”的营商环境、“效率最高”的服务环境。 精准施策引凤来,巧借外力谋发展。优质的营商环境、畅通的政策服务,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落户发展,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招商引资的丰硕成果在乌兰察布这块沃土上不断开花结果。 转变发展方式助推产业提档升级 作为贫困地区,要想实现跨越发展,乌兰察布深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全市经济自我发展能力是关键。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比较优势,把项目招引和建设作为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的主抓手,加快发展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走一条绿色、创新、非资源依赖型的发展路子,培育形成新动能主体力量,推动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了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指示灯不停闪烁,一台台服务器正在高速运行,不断存储、读取和传送着海量数据。这是乌兰察布华为云数据中心的机房一景。项目经理张化龙介绍,作为华为云服务的全国一级节点,该中心已有1万多台服务器投入运行,二期项目可容纳30万台服务器,即将投用,三、四期正在规划中。 立足区位交通等独特优势,乌兰察布紧紧抓住内蒙古获批成为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的历史机遇,围绕建设“一个核心区、四个基地”的发展定位和“草原云谷”的战略决策,将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作为大力引进和重点扶持的战略性产业与支柱产业加以培育。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乌兰察布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产业的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草原云谷乌兰察布”品牌更加响亮。 借助气候温凉、交通便利、低电价等优势,大数据“无中生有”之时,传统的石墨产业也在乌兰察布发生着巨大变化。 开采出来的鳞片石墨,经过提纯、粉碎等工序的加工,便成为南孚、华太等知名电池的原材料……这是兴和县“中国石墨应用产业园”十几个产品生产线中的一个常见流程。 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是我国丰富的天然鳞片石墨和天然微晶石墨矿区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墨产地之一。这些年,乌兰察布石墨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达20万吨,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负极材料生产地级市。同时,为改变采矿石、卖矿石的粗放发展方式,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合作,并在北京成立蒙京石墨新材料研究院,石墨产业链不断完善,产品升级改造加快推进。 与此同时,乌兰察布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大物流产业集群,推动大旅游多元化发展,加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 丰镇市瑞志煤化工58万吨电炉尾气制甲醇综合利用项目进展顺利,一期项目投资5.9亿元,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年产18万吨甲醇,目前已完成投资1.5亿元,综合办公楼、食堂、三修、危废库主体结构施工和罐区砼基础施工、回填、静载试验已完成,预计到年6月可以实现投产;内蒙古上泰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特钢配套生产18万吨不锈钢冷轧卷切钢板和8万吨无缝钢管建设项目运行良好;总投资2.5亿元,化德县坤盛铁合金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硅锰合金建设项目已建成投产;内蒙古阳光新能科技有限公司1GW泰单晶项目落户兴和县,项目建成后可年产高效泰单晶硅片6万片,年产值约为1.2亿元,实现利税余万元,可解决当地多人就业…… 如今,从城区到农村,从工业园区到厂房车间,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场景随处可见,激人奋进、鼓舞人心。每位参与建设者的脸上都洋溢着发展建设的喜悦,每个老百姓的心里都充满着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无限希望。 文/邓秀秀 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网 原标题:《培育新动能开启新征程——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