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中西部旅行的朋友们可能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里的语言特点、饮食习惯、风土人情等与山西省非常接近。语言学的朋友了解晋语区的范围包括内蒙古中西部、陕北、河北、河南部分地区。 晋语区(粉色)的范围远远大于山西省范围 究其原因,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前些年一部再现近代移民史的电视剧《走西口》,它讲述了清末民初因天灾原因,无数山西人背井离乡北上逃荒最终扎根内蒙的故事。但是这里还有一段历史往往被人忽略:从清朝中叶到民国初的多年间,内蒙古中部包括今天的包头、呼和浩特、集宁一直隶属于山西省。 清代山西辖四道、九府、十州、六厅,内蒙部分属归绥道、朔平府、大同府(红线为今天山西内蒙界) 故事还得从清朝蒙古说起。自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对满清构成军事威胁的主要是蒙古部族。在随后的多年中,满清先后收服科尔沁部、灭察哈尔部,漠北喀尔喀诸部落与青海部先后遣使入贡,归顺清朝。但准噶尔部始终猖獗,清统治者历经康雍乾三代进行军事打击,直到乾隆二十三年(年)才彻底剿灭准噶尔部。为了管理庞大的蒙古地区,清代蒙古分为八旗蒙古、内属蒙古与外藩蒙古。 内蒙古中部一带(今包头、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在当时分属于内属蒙古的察哈尔八旗、归化城土默特与内蒙古的乌兰察布盟。为了更好管理蒙古诸部,加强西北边防,雍正十三年(年),清政府在归化城(呼和浩特旧城)东北另筑驻屯满洲八旗官兵的新城,乾隆四年建成,命名为绥远城,设立绥远将军统领,并管辖漠南蒙古王公、归化城土默特蒙古(呼和浩特一带),调遣宣化(张家口一带)大同二镇绿营官兵。 位于呼和浩特的绥远将军府 内蒙中部地理位置优越,连年的和平也推动着该地经济发展与商业繁荣。乾隆六年()清廷在此地置归绥道,全称"山西总理旗民蒙古事物分巡归绥道兼管归化城等处税",归山西省管辖,驻归化城(呼和浩特市旧城),二十七年()移驻绥远城(呼和浩特新城)。不同于绥远将军府负责军政,归绥道职责主要是地方民政,特别是"督察各厅刑名、钱谷及丈量开垦旗庄牧地、仓厫积贮、官兵俸饷、解征草束、运送军需,并蒙汉佃田租息、修筑等项"。 清代山西地图 清政府在内蒙中部实行的近似于军政民政二元管理制,军政属绥远将军府,隶属于清政府中央;民政则属归绥道,隶属于山西省,双方驻地都在今呼和浩特新城。归绥道下辖六厅:归化(呼和浩特旧城)、绥远(呼和浩特新城)、托克托(今呼和浩特)、清水河(今属呼和浩特)、萨拉齐(今包头)、和林格尔(今呼和浩特)。范围包括今天的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包头部分地区。其中归化厅(呼和浩特)地位最高。 而今天的集宁在当时则属于大同府丰镇厅,乌兰察布凉城县、卓资县当时则属于朔平府(府治在山西右玉县)。不过当时的集宁还是茫茫草原,直到年才设集宁县。 清代山西北部(归绥六厅、朔平府、大同府) 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以阎锡山为代表的山西同盟会支部积极策划起义,响应辛亥革命。10月29日,山西新军发动起义,占领太原。与此同时,大同起义爆发,新军一路北上,攻占包头,山西全境解放。山西是黄河以北第一个起义的省份,距离北京极近,其光复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 阎锡山主政山西长达38年,期间山西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辛亥革命结束后,孙中山辞任总统职位,袁世凯就职。时任山西都督的阎锡山与山西省部多为同盟会员,这深为北洋集团的袁世凯所忌惮。当时,绥远将军张绍曾极力扩大势力,意图把归绥道民政归于绥远将军府,被阎锡山拒绝。但对山西心怀戒备的袁世凯为了扩大北洋系势力、削弱山西省实力,最终在年实行"晋绥分治",将归绥道分出山西省,同时把归绥道与兴和道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土默特旗等共同建立绥远特别行政区。 归绥道等的分离是北洋军阀集团与同盟会-国民党斗争的结果,也体现了内蒙古地区近代以来对军政民政行政统一的诉求,绥远特别行政区的设立结束了自年以来山西对该地区近多年的管理。但是自明代中叶到民国时期的几百年里,大量山西人移民、开发该地区,从而改变了该区的人口、民族结构,也深刻影响了内蒙古地区日后的历史进程。 已经建立了20多年的绥远省,年,为何会被彻底撤销? 民国时期有塞外四省,分别是热河省、察哈尔省、绥远省和宁夏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绥远省。不得不说,绥远省是塞外四省中最富裕的一个。但是在年,已经存在了26年的绥远省被并入了内蒙古自治区,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我们讲一下内蒙古的省会呼和浩特,请注意,呼和浩特是蒙古语。从秦汉时期开始,这一地区就是中原王朝的地盘。到了明朝统治时期,由于蒙古俺答汗与明朝已经和谈,俺答汗的营地就在呼和浩特,明朝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呼和浩特被称为归化城。到了清朝统治时期,清朝皇帝也注意到了呼和浩特的地理位置,在这一地区建立了城堡,被称为绥远城。后来的绥远省就是这么来的,而省会被称为归绥府。 清朝的区划管理非常的糟糕,内陆地区采用了行省,其他地区则并不明显。当时,绥远地区被划入了归绥道,归属山西省监察,仅仅是监察而已。到了清朝统治的后期,西方列强已经开始染指北方地区。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朝打算把绥远地区提升为行省,从而加强自己的管理。但是计划还没有开始,清朝便成为了历史。年,刚刚成立的北洋政权把绥远地区提升为绥远特别区。但是由于军阀长期混战,绥远长期被山西军阀所控制。 到了年,绥远被进一步提升为省会。在近代历史,晋绥军的地盘基本上就是绥远省和山西省。绥远省的面积有32万多平方公里,包括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地,其实就是今天的内蒙古中部地区。在30年代,日本军队占领了东北地区之后,进一步染指绥远省,进而爆发了著名的绥远抗战,例如百灵庙战役。在战争期间,绥远地区最终被日本军队占领,这对该地区的经济影响非常大。在塞外四省中,绥远省是最富裕的。 转眼到了建国的初期,当时内蒙古自治区已经建立,辖区相当于现在的内蒙古东部。但内蒙古自治区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大城市,在这样的情况下,察哈尔省首先被撤销,察哈尔省的省会张家口成了内蒙古的省会。但张家口的地理位置并不是很好,不利于对整个自治区的管理。随后,与绥远省合并的计划开始提上日程。绥远省虽然辖区辽阔,但是人口只有多万,仅仅相当于中部的一个市。省会归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良好,非常适合做省会。 绥远省的建立有一定的军事防御目的,既然国家已经稳定,就不再需要这样的省份了。而且绥远省的人口太少,也不利于发展经济。年,绥远省被撤销,然后并入了内蒙古自治区。与此同时,内蒙古的省会从张家口前往了归绥,归绥改名为呼和浩特。至于原来的省会张家口,则还给了河北省。 本文转载自乌兰察布鹿鸣国学堂、转瞬间落日残烟 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绥远,那些山西难以忘却的记忆 绥远 呼和浩特与山西那些不解的渊源 被遗忘的晋绥军,曾经的三晋子弟兵 狼山脚下,那片晋绥子弟的墓茔 “走西口”的习俗文化及其历史成因初探 走西口为什么会成为西北最大的移民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