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6-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明、北元时期乌兰察布地区的经济状况

农业:明朝初期,为防蒙古侵扰,对于长城沿边采取“扫穴犁庭”的驱逐政策;加之蒙古各部之间长达多年的纷争、内讧和战争,致使当时今乌兰察布地区农业生产遭到毁灭,村庄被焚,土地荒芜,破产农民被驱赶回内地。在也先和俺答汗统治时期,也就是明朝天顺、弘治、嘉靖年间,通过边境战争蒙古掳掠逃亡汉人,还有一部分汉人主动投奔,出边种地。这些人成为开发经营板升的一支强大队伍。板升本为有房舍之意,蒙古人呼汉人为板升。《开元图谱》中认为“板升者,夷人之佃户也。”据《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述“嘉靖初,中国叛人逃出边者,升板筑墙,盖屋以居,呼为板升,有众十余万。南至边墙,北至青山,东至威宁海,西至黄河岸,南北四百里,东西千余里。一望平川,无山陂溪涧之险,耕种市廛,花柳蔬圃,与中国(中原)无异。”可见当时的农业恢复和发展。当时乌兰察布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与内地差距不大,内地的牛犁、锄等农具及麦、谷、燕麦、豆、黍、麻、糜子等各种农作物皆有,后来还栽种果类和瓜类,甚至板升内还饲养鸡、猪、鹅、鸭等家禽家畜,但耕作方式为粗放经营,广种薄收。正如明朝诗人方逢时在《塞上吟》描写的那样:“人言塞上苦,侬言塞上乐。胡马不闻嘶,狼烟净如濯。时雨既降沙草肥,丁男释甲操锄犁。夫耕妇织朝复暮,荜门鸡犬皆相依……”。此时,包括今乌兰察布地区在内的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农业再度振兴,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畜牧、狩猎业:在明朝初期,由于战乱,今乌兰察布境内的畜牧业衰退,人民离散。“王师追讨,北虏远遁,不敢近边驻牧者十年”。俺答汗隆庆和议以后,今乌兰察布地区畜牧业开始复苏,在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官市易马多匹,商民等所市马、骡、牛、羊多头(匹)、以三镇官市马每年在5万匹以上,牲畜数量增长可见一斑,当时牧民畜产“惟牛、羊、犬、马、骆驼而已;其爱惜之勤,视南人之爱惜田禾尤甚”。随着板升的出现,汉人也逐渐向蒙古人学习养畜技术,开始兼营畜牧业生产。此外,蒙古族还进行狩猎活动,蒙古儿童“稍长,则以射猎为业,晨而出,晚而归,所获禽兽,夫既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且射骑于此益精也,”可达到习号令,练骑射的目的。捕鱼亦为蒙古族的一种生产活动,如在饮马河“水中多鱼,扬鳍跃鳞,浮沉游泳,有翩翩自得之意,但虏无网钓,惟射得之。”

手工业:嘉靖以后大批汉人或自愿、或被迫涌入,他们中间有木匠、瓦匠、铁匠、窑工、银匠、画工、绣工等,这些人将内地的先进技术带到今乌兰察布地区,促进了当地手工业的发展。蒙古族的家庭手工业主要有:奶类、皮毛加工和木铁器制造等;制造弓亦是蒙古族的传统手工业,他们制造出的“最好弓,弓有经十余年不坏者”。

商贸业:从明成祖开始,特别是隆庆五年以后,商贸业基本形式是朝贡与马市,蒙古诸部向明朝进贡马匹、皮张、骆驼等,而明朝回赐,给赐以彩缎等。年(正统三年),大同立市,蒙明“平价交易”。如在今乌兰察布境内有待过边交往的聚集地,亦称马市。这是开设的一种小市,在大同助马堡、宁虏堡、杀胡堡、灭胡堡等处设小市场,进行交换。

蒙古族的文化教育与宗教习俗

文化教育:明朝前期今乌兰察布南部地区处于战争的前沿阵地,谈不上有什么文化教育的发展。到明朝中后期,今乌兰察布地区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知识分子,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有了类似内地的私塾。蒙古人对榜什(教师)非常尊敬,法规将“有侮慢榜什者,罚白马一匹以给之”,{4}到学生学成后,谢榜什以白马一匹,白衣一件或布帛,丝缎等物,数量随贫富而定。在俺答汗封贡以后,随着中原纸张的不断输入,进一步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宗教:年(嘉靖三十八年),俺答汗由内蒙古土默特部率众西入青海,明朝无力阻止,只好采用怀柔办法,于年(隆庆五年)封俺答汗为顺义王。俺答汗到青海时,喇嘛教的格鲁派(黄教)已在群众中颇有威信,这对俺答汗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当时索南嘉措在西藏宗教界已有很大的名望,俺答汗乃于年派遣代表到西藏,邀请索南嘉措到青海与俺答汗会晤。索南嘉措接受了邀请。年11月,索南嘉措自拉萨哲蚌寺起程,于年5月到达青海,在仰华寺与俺答汗会晤。会见后,俺答汗赠送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尊号,索南嘉措也回赠俺答汗“咱克瓦尔第彻辰汗”的尊号。“圣识一切”是“遍知一切”的意思,“瓦齐尔达喇”是梵文“金刚持”的意思。“达赖”是蒙古语大海的意思。“喇嘛”是藏语,上师的意思。从此才有了“达赖喇嘛”这个称号。后人就追认根敦朱巴为第一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为第二世达赖喇嘛。

索南嘉措赠给俺答汗的尊号是对称的。“咱克瓦尔第”也是梵文“转轮王”的意思。“彻辰汗”是聪睿之王的意思。

当时蒙古人大部分还信仰萨满教,有夫死妻殉葬的残酷风俗,还有给死者宰杀很多驼马以作祭祀的习惯。索南嘉措劝导俺答汗废除了这些不好的风俗习惯,因此得到全体蒙古人的敬仰。大家都抛弃了萨满教,改信了黄教。

年(万历七年),俺答汗与索南嘉措告别,率大部返回内蒙古土默特部,索南嘉措特派东科尔呼都克图云丹嘉措,作为他的代表,跟随俺答汗去内蒙古讲经说法。

年(万历十一年),俺答汗逝世,他的继承人僧格都棱汗派人请索南嘉措,要他到内蒙古为俺答汗诵经祈祷。索南嘉措接受了邀请,于年(万历十二年)从塔尔寺动身,一路上讲经说法,多次停留,于年到达归化(今呼和浩特市),与僧格都棱汗会晤,为俺答汗的逝世举行了隆重的祈祷仪式。

年(万历十五年),察哈尔部首领图门汗派人前来邀请,索南嘉措又到内蒙古东部地区去讲经说法,广收生徒。年(万历十六年)三世达赖喇嘛辞世后,四世达赖喇嘛在俺答汗曾孙身上转世,法名为云丹嘉错,其时喇嘛教已经在今乌兰察布地区发展壮大起来。

—年,察哈尔蒙古族首领林丹汗组织33名佛教专家,将卷《甘珠尔经》译成蒙古文。从此,蒙古族封建领主开始入教,并各派一个儿子到西藏出家当喇嘛。到清初,藏传佛教成为全蒙古的宗教信仰。

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著名首领阿玉奇汗的叔父墨尔根特博纳之子乃济陀音来今乌兰察布地区修行传教。乃济陀音,又译作内济托音或内齐托音。蒙古乳名为阿必达。乃济意为慈祥的人。他青年时开始学佛学,一心想出家为僧,不顾其父母的劝阻,只身前往西藏札布伦布寺,拜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为师,学修十余年后,来到了今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的阿巴汉哈喇山(今蛮汉山)顶峰上,苦行修练并传教达12年之久,他住在蛮汉山顶峰的悬崖下石洞内,因此后人将该洞称之为佛爷洞。他是使漠南蒙古族由萨满教改信喇嘛教做出较大贡献的喇嘛之一,在漠南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以后他于年(天启七年),率领弟子30名,到盛京(今沈阳市)经皇太极允准,向东到蒙古科尔沁部传教,驻锡于白音胡硕(今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呼舒镇)的遐福寺。年(顺治十年)三月,因萨迦王(西藏萨迦佛教首领)上奏顺治帝,中伤乃济陀音喇嘛,适置达赖五世喇嘛进京朝靓之际,于是顺治帝将此事交给达赖五世喇嘛处理。其时由于翻译将话传错,致使达赖五世喇嘛责难乃济陀音,并令他及60名弟子离开白音胡硕的遐福寺,回到归化城居住,成为小召的第一任喇嘛,被称为乃济陀音一世。小召在乃济陀音二世时,即在年(康熙三十六年),由康熙帝赐名崇福寺。

习俗:在蒙古初兴之时,“以草青为一岁”,“每见月圆而知为一月,见草青迟迟,方知是年有闰月也。”正月一日和端节必拜天,其俗最敬天地。并有尚武的习俗,“人自习战”,“悉是骑军”。

蒙古族有着自己的婚嫁风俗,凡是嫁娶,“惟以两姓相欢,男女年龄相若者,遂尔配合,乌睹所媒妁哉”。明代蒙古族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但贵族、领主、富裕户则往往一夫多妻。不过尚公主者不得随意娶妾,保留有继娶寡嫂、后母的收继婚俗、收养子女习俗等。生育习俗为“母自初产时,即饮食如常,不避风寒。”生产的小孩也不避风寒,母亲不甚怀抱小儿,“婴儿饥则乳,乳饱则以摇车盛之,”因此婴儿死亡率较高。明朝蒙古族服饰主要有长袍、无袖短衣、毡斗篷、靴、帽等。饮食中肉和奶食品占重要地位,“其食肉类,皆半熟,以半熟者耐饥,且养人也”。同中原地区互市开展后,使食品中米面和各种杂粮成分增多,茶叶、蔬菜食品丰富起来,交通工具以马匹、车辆为主。黄教传入前一般实行土葬,黄教传入后改为火葬。他们保留着蒙元以来流传下来的禁忌,如敬天畏雷,占卜吉凶等,自黄教传入后,禁忌多了起来,一切行动,取决于喇嘛。

内容源自网络尊重版权

投稿/学习/合作/翻译(







































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北京白癜风较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